灵活就业人员公积金试点范围扩大,保障权益升级_住房_政策_服务
随着住房保障体系持续完善,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试点范围正加速扩容,政策红利加速释放。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末,全国已有36个城市启动试点,累计超过100万名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,其中24万人已通过公积金实现租房或购房需求。这一制度创新不仅为新市民、青年人及灵活就业群体提供安居保障,更成为推动共同富裕、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抓手。
试点城市数量从2021年的13个增至2024年的36个,新增沈阳、银川、淄博等23个城市,覆盖范围持续扩大。政策门槛不断降低,多数试点城市允许16岁至法定退休年龄的灵活就业人员自主缴存,沈阳、淄博等地更取消户籍限制,外地户籍从业者亦可享受同等权益。缴存人可享受租房提取、个税抵扣、低息贷款等权益,部分城市还推出差异化支持措施。例如,宜昌为退役军人提供租房优惠,百色对种植户、养殖户发放缴存补贴,喀什针对边民群体推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,形成“一城一策”的精准保障模式。
政策创新持续深化,重庆、甘肃等地率先突破。重庆将按月缴存产品的最低缴存期限从12个月缩短至6个月,贷款额度上限提升至个人80万元、夫妻120万元,多子女家庭可额外增加20万元额度。甘肃则通过“省级数据共享平台”整合人社、税务等部门信息,定向推送政策至快递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者,并叠加3%财政补贴与购房补贴,累计发放补贴613.6万元。这些举措显著提升灵活就业群体的缴存积极性,重庆试点以来已发放个人住房贷款4.2亿元,预计节约利息支出超3000万元。
展开剩余37%服务效能同步提升,全国住房公积金系统全面推行“亮码可办”“跨省通办”等数字化服务。2024年,1.21亿人次通过线上平台查询公积金信息,189.41万人完成异地转移接续,涉及资金350.43亿元。北京创新推出“直付房租”模式,公积金中心与住房租赁机构数据互联,实现租金“自动付”,缴存人无需逐月申请,月均6000元公积金可直接抵扣房租。广西则通过“一件事”联办服务,将公积金贷款购房办理时限从3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,跑动次数从3次减至最多1次。
从政策扩容到服务升级,住房公积金制度正成为灵活就业群体安居乐业的“稳定器”。随着试点经验的持续积累,这一制度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,为更多新市民、青年人托起“安居梦”,助力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。
发布于:河北省